
最全!24种作物需肥特点大总结!<珍藏版>
每生产1000千克胡萝卜,需氮2.4-4.3千克,磷0.7-1.7千克,钾5.7-11.7千克。其吸肥规律表现为:生育初期迟缓,中后期根系开始膨大时生长急速增加,养分吸收也随着生育量的加大而增加。 在播种后的两个月内,各要素的吸收量不大,随着根部的膨大,吸收量显著增加,吸收量以钾最多,其次是氮、钙、磷和镁,依次减少。在收获时叶片中的钾最多,其次是氮、钙、镁,磷很少。而在根部中钾和氮最多,其次是磷、钙和镁。 每生产1000千克萝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1-3.1千克、磷 0.8-1.9千克、钾3.8-5.6千克。三者比例为1:0.2:1.8。 萝卜是喜钾的蔬菜,而不应过多施用氮肥。另外,萝卜对硼素比较敏感,在肉质根膨大前期和盛期采用叶面喷施硼肥,可有效提高萝卜的品质。 据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丝瓜需从土壤中吸取氮1.9-2.7公斤、磷0.8-0.9公斤、钾3.5-4.0公斤。 芸豆喜硝态氮肥,氮的供应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施氮有利于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施用过多会导致落花及延迟成熟,影响芸豆的产量和效益;磷对芸豆根瘤菌的形成和开花结荚具有重要作用,缺磷易使芸豆植株及根瘤菌的生长发育不良,开花结荚数减少,荚果籽粒数少,产量降低;钾能明显影响芸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钾肥供应不足,会使芸豆减产20%以上。 生产上,氮肥用量适当多些,即使钾施用量少些,一般也不会表现缺钾症状。另外,芸豆易发生缺镁症,若土壤中镁元素不足,从芸豆播种后1个月起,首先在初生叶,随着在第一片真叶的叶脉间开始黄化褪绿,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大约延续7天,叶片开始脱落,产量降低;微量元素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理代谢上主要是参与生物固氮,促进植株体的氮、磷营养代谢。 生产1000千克南瓜需吸收氮3.5-5.5千克,磷1.5-2.2千克,钾5.3-7.29千克。南瓜幼苗期需肥较少,进入果实膨大期是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尤其是对氮素的吸收急剧增加,钾素也有相似的趋势,磷吸收量增加较少。 据研究表明,南瓜从定植到拉秧的137天中,前1/3的时间内对五要素(氮、磷、钾、钙、镁)的吸收量增加缓慢,中间1/3的时间增长迅速,而最后1/3时间内增长最为显著。全期五要素的吸收最以钾和氮最多,钙居中,镁和磷最少。 樱桃从展叶、抽稍、开花和果实发育到成熟都集中在生长季的前半期,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仅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而花芽分化又在果实采收后的1-2个月内基本完成,因此樱桃具有生长发育迅速、需肥集中的特点。一年中从展叶期到果实成熟前需肥量大,采果后花芽分化盛期需肥量次之,其余时间需肥量较少。在生产中必须抓好冬前、花期及采果后施肥,这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 甘薯一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据研究每产1000kg鲜薯,需氮4.9-5.0kg、磷1.3-2.0kg、钾10.5-12.0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3:2.1。 甘薯需要氮、磷、钾三要素的总的趋势是前、中期吸收迅速,后期缓慢。对氮素的吸收于生长的前、中期速度快,需量大,主要用于茎叶生长,茎叶生产盛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达到高峰,后期茎叶衰退,薯块迅速膨大,对氮素吸收速度变慢,需量减少;对磷素的吸收利用,随着茎叶的生长,吸收量逐渐增大,到薯块膨大期吸收利用量达到高峰;对钾素的吸收利用,从开始生长到收获较氮、磷都高,随着叶蔓的生长,吸收钾量逐渐增大,薯块快速膨大期特别需要吸收大量的钾素。 据试验,每生产100公斤葡萄果实,需氮300克,磷150克,钾360克,加上跟蔓、梢、叶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流失固定,亩产2000公斤的丰产园,每亩每年需施纯氮12.5-15.0公斤,纯磷10-12.5公斤,纯钾10.0-15.0公斤。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5:12。 葡萄整个生长期都需要大量钾素,其需要量居三要素的首位。一年中从萌动、开花至幼果初期,需氮最多,约占全年需量的64.5%;磷的吸收则是随枝叶生长、开花坐果和果实增大而逐渐增多,到新梢生长最盛期和果粒增大期而达到高峰;钾的吸收虽从展叶抽梢开始,但以果实肥大至着色期需钾量最多;此期如钾素不足,果实色差糖低味酸,严重时甚至不能成熟。 棉花正常生长发育经过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阶段,一般每亩产皮棉100千克需吸氮7-8千克,磷4-6千克,钾7-15千克;每亩产皮棉200千克需吸收氮20-35千克,磷7-12千克,钾25-3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