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为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夺取明年夏粮丰收,在今年冬管工作中必须以“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为重点,落实中耕镇压、促弱转壮、防治病虫草害、灌水追肥等技术措施,全面打牢小麦丰产基础。
一、中耕划锄。早播适播旺苗和壮苗麦田,因持续降雨造成地表和播种沟积水,土壤紧实,通透气差,影响小麦次生根发生与生长,应趁早在墒情适宜进行中耕划锄或耙地,疏松表土,增加冬前分蘖和次生根。
二、适时镇压。入冬前对于没有镇压装置播种机播种的土壤悬虚麦田,要在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及时开展镇压。旺长麦田,通过镇压抑制生长,控制旺长。特别是旱地,通过镇压实现保墒提温,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冬前壮苗。一是冬初压麦,在11月底12月初,当地表经过冻融变得干酥时压麦,土块多、裂缝多、表面秸秆多和播种偏浅的麦田,冬初必须进行镇压。二是冬末压麦,2月上旬,干土层超过4厘米且旱情有发展的麦田,要及时镇压。冬季压麦关键是掌握好压麦的时间,一般在回暖天气(最高气温超过5℃)表土和麦苗解冻后进行,以免造成麦苗机械折断,确保压麦质量,3叶以下田块不需碾压。镇压应坚持“地湿不镇压、地硬不镇压、阴天不镇压、早晨不镇压、不重镇压、弱苗不镇压”,避免机械损伤对苗情影响,以达到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合土缝,促根下扎,保苗安全越冬的目的。
三、预防冻害。要加强防寒防冻措施的落实,除采用灌溉、镇压、熏烟等措施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寒流来临之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壳寡糖复合制剂、过磷酸钙溶液、氨基酸、芸苔素等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寒能力,或在化学除草、防病虫时可在药液中加入5%氨基寡糖素水剂750—1000倍液或天达“2116”1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止冻害发生。 2.小麦行间覆盖秸秆或者农家粪。每亩撒施300千克—400千克麦糠、碎麦秸或其他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腐化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或顺垄撒施一层粪肥,盖粪的厚度以3厘米—4厘米为宜,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晚播麦田、弱苗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要优先覆盖。 3.中耕壅土围根。在寒冷来临前,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可有效防止小麦幼苗受冻,起到抗寒防冻的效果。 四、追肥灌水。要根据土壤墒情和旱情等,酌情浇越冬水。要在12月借墒或结合浇水追肥,对缺肥田块和弱苗田块可结合灌水或雨雪亩追施尿素二铵各5千克—7.5千克。冬季墒情较差的田块可适时开展冬灌,对于麦苗还处于三片叶以下的晚播田或弱苗田不宜冬灌。冬灌的适宜时间,一般从日平均气温降到3℃时开始、降到1—0℃时结束(11月底至12月上中旬),即“夜冻日消,浇完正好”为最佳冬灌时期,确保在上大冻之前冬灌结束。冬灌要在晴天上午进行,以浇水后当天渗完为好。 五、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在小麦3叶1心、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化学除草。根据麦田杂草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药剂。要注意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间、晴天无风且最低气温4℃以上时均匀喷施。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化学除草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记载的防除对象和推荐剂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喷施除草剂时气温要高于10℃(日平均气温8℃以上)。重点防治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等病虫害,及时掌握病虫情信息,适时进行药剂控制。对麦田播娘蒿、离子草、刺儿菜等阔叶杂草,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56%2甲4氯钠盐水剂150毫升,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毫升,或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0毫升—12毫升+56%2甲4氯钠盐可溶性粉剂30克,兑水25千克—30千克茎叶均匀喷雾防治。对禾本科杂草,节节麦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5—30毫升兑水喷雾单独防治,其他禾本科杂草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0克—30克均匀喷雾防治。当地下害虫为害出现枯心苗时在枯黄的苗两边刨3厘米—4厘米带状沟灌入500—800倍毒死蜱乳油覆土。对麦蜘蛛、麦蚜、条沙叶蝉等达标田块,用15%哒螨灵20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10ml/亩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