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暴雨成灾,如何避免秋季农作物大减产?
近日,多地遭受了狂风暴雨的袭击,部分农作物倒伏或受淹严重。要加强灾后农作物的管理,减少因暴雨造成的损失。
玉米
及时排水。通过疏通排水沟渠、启用排水泵等多种措施,及早排水。
搞好倒伏玉米补救。对于根倒的玉米田,可及早扶正,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对于穗上部茎折的地块,要及时割除茎折部分,改善玉米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灌浆强度;对于穗下部茎折严重的地块,可及早收获,作为青贮饲料,并改种其他晚秋作物。
科学追肥、防止早衰。淹水地块玉米根系活力下降,土壤养分因淋溶流失,导致后期早衰。待积水排净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可每亩撒施尿素5-7.5公斤。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一般用1%的尿素与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
综合防治病虫害。雨后喜湿性病虫害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可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通过一次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推行适期晚收。玉米适期晚收可以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增加粒重,通过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建议高产田10月上旬、一般田9月底至10月初收获。
花生
及时排水,提早收获。对于积水地块,及时排水、以防花生烂果;对于淹水严重地块,可以提早收获作为鲜花生上市,降低损失。
适时化控。花生高湿度土壤环境,易于徒长。要选用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用,喷施过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喷施过多会使植株叶片早衰而减产。
叶面追肥防止早衰。在结荚后期,每亩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0.3%-0.5%的尿素水溶液兑水40千克,均匀喷洒于叶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
综合防治病害。雨后高温高湿花生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要加强预测预报。对叶斑病、疮痂病等叶部病害,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用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45毫升,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
水稻
突出抓好水层管理。水稻孕穗期是水分的敏感期,要保持水层,出穗前3-5天(四分子期),进行一次晾田。抽穗后要采取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地表湿润而不陷脚为限,直到收前7-10天断水。
严格进行科学追肥。水稻孕穗期,亩穗数、小花数已经确定,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
对于缺肥地块要适量追施保花肥,一般追施尿素3-5kg/亩,也可结合喷施氮、钾及微量元素等叶面肥料。
重点抓好“两病两虫”的综合防治。穗颈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市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常发病虫害,发生持续时间长,危害重。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做到及时防治。对于穗颈稻瘟病,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异稻瘟净乳油等防治;对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或20%三唑酮乳油等防治;对稻纵卷叶螟,可用1.8%阿维菌素或1%甲维盐防治;对稻飞虱,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等防治。病虫混发地块,可用以上药剂适当混配,起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的效果。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四时以至傍晚防治为宜。
甘薯
及时疏通沟渠排水。
及时松土培垄。结合中耕除草,及时培土,以保持垄高,增加透气性,提高垄身土温,增加昼夜温差,利于结薯。
控制徒长。薯田受涝后,土壤通透性变差,地上部茎叶更易徒长,可用5%烯效唑24g兑水40kg均匀喷施,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次。
看苗追肥。土壤肥料因淋溶流失,可根据甘薯长势结合中耕增施钾肥。
综合防治病虫害。甘薯受淹后抗性变差,高湿环境易受到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多种病虫危害,要在做好病虫害测报的基础上,及时防治。
晴天收获,及时贮藏。甘薯苗淹水24小时内,受损害较小;淹水超过72小时,受损害较大。受淹后的薯块内木质化较高,如作鲜薯贮藏,呼吸旺盛,生命力弱,容易贮藏中腐烂,一般腐烂率达48%左右。因此,对受涝害的甘薯地块,应在晴天及时收获,及时切片晒干贮藏或做鲜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