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有还有这么多讲究?没听说过!
我国农业部研究院经过普查,我国的土壤施肥量是最大的一个国家,那么,为什么其它国家的施肥量低而又使其长得茁壮,可我国的农户们施那么多的肥料有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呢?一些研究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一些问题。下面就是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微肥施用时应注意事项的陈述。
(一)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1.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条件直接影响微量元素的溶解性及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铁、锰、锌、铜等溶解度较大,随土壤pH值下降而增加,因此,它们的有效性随之提高,在强酸条件下,含量很高可能对一些作物有毒害。当土壤pH值升高时,上述微量元素将逐渐转化为氢氧化物或氧化物,溶解度降低,对植物的有效性也变小。硼、钼等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也是密切相关,硼在酸性条件下以H3BO3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固定作用,有效性降低;钼与硼则相反,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沉淀,有效性降低。
2.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对变价元素铁、锰的有效性影响较大,还原条件有效态铁、锰的含量增多,有效性提高。
3.固定作用:阳离子型微量元素被粘粒吸附固定,可能进入晶格内部失去有效性。磷肥施用量大时,土壤中的锌、铁、锰等与磷酸根作用形成各种磷酸盐沉淀而被固定。此外有机络合可使微量元素失去有效性;农业措施不当可造成‘诱发缺乏’等。总之,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是土壤酸碱度。
(二)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应注意的事项。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有其特殊性,如果施用不当,不仅不能增产,甚至会使作物受到严重危害。为提高肥效,减少危害,施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控制用肥量浓度、力求施用均匀:作物需要微量元素的数量很少,许多微量元素从缺乏到适量的浓度范围很窄,因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浓度过大,施用必须注意均匀。也可将微量元素肥料拌混到有机肥料中施用。
2.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而施用: 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质地的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含量不同,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效果不一样。一般来说在北方的石灰性土壤上,土壤中铁、锌、锰、硼的有效性低,易出现缺乏。而南方的酸性土壤钼的有效性低,因此施用微肥时应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合理施用。
3.注意各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映选择施用:各种作物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有不同的反映,敏感程度不同,需要量也不同,施用效果有明显差异。如北方栽培果树对铁锌硼等敏感,玉米施锌肥效果较好,油菜、棉花等对硼敏感,禾本科作物对锰敏感,豆科作物对钼、硼敏感,所以,要针对不同作物对不同微量元素的敏感程度和肥效,合理选择和施用。
4.注意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微量元素供应不足,往往是由于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壤的酸碱性是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其它还有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多少、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等因素。为彻底解决微量元素缺乏问题,在补充微量元素养分的同时,注意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如酸性土壤施用有机肥料或施用适量石灰等措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微量元素营养状况。
5.注意与大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只有在满足了作物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等需要的前提下,微量元素肥料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把有机肥料作为维持土壤微量元素肥力的一个重要养分补给源,不可忽视。
以上所述,就是教我们怎么了解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和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广大农户们有所帮助。